媒体报道
你当前的位置:新利 > 新闻中心 > 媒体报道
圣和文化广场工地挖出民国铁轨
发布时间:2008-08-20 来源:admin

圣和文化广场所在地--汉府街,是南京地下文物的重点埋藏区,六朝时期的宫城很有可能就埋藏在这片土地之下。日前,市博考古队正式进驻此地块,并将对这里进行至少两个月的考古勘探。
 
    进驻圣和文化广场地块(汉府街地块),考古队最想发现的是有关六朝宫城区的遗址、遗迹,但出乎意料的是,发掘工作开始还不到一周,他们就有了一个不小的发现:民国时期的一段铁轨。南京晨报、金陵晚报等媒体均对此发现进行了报道。
 
     [南京晨报报道]如今,贯通南京城的多条地铁线路陆续建成,大大方便了南京人的出行。其实,在清朝末年,南京城内就有铁路了。昨日,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长江路总统府东侧进行发掘时,发现了始建于清朝末年的"宁省铁路"遗迹,并出土了当年的老铁轨。
六朝皇宫上方挖出铁轨

    昨日,记者来到考古现场时发现,总统府东侧的这处工地现在被临时作为停车场地,因为总统府一带位于南京六朝文物保护区内,在附近的南图新馆、省美术馆等工地都曾经发现过六朝建康城的遗迹。因此,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提前进驻工地,进行考古勘探。
   
   "在挖到清朝和民国地层时,我们发现了铁轨,并且发现了一处由青砖砌成的建筑遗址。"博物馆考古队一位领队介绍了发现的过程,经过多天的清理地表浮土,整个一条当年的铁道彻底从地底下露出了神秘的面貌。"根据史料记载,当年南京城内的第一条铁路线就经过总统府。但是到底位置在哪?我们心里也没底,想不到无心插柳,竟然让我们找到了。"考古人员表示。

     老铁轨旁还有把电焊枪

    在考古挖掘现场,记者看到这次发现的两根旧铁轨,南北偏向东南位置躺在地上,其中一根轨道立着,另一根向外躺着,经过简单测量后发现,这两根铁轨都是2.4米长,轨道侧面有许多间隔约20厘米的孔,是用来穿铆钉的。据现场专家判断,这是两根连接轨,是用作车站叉道上的,放在这里,可能是丢弃不用的。

    而在躺倒的铁轨旁,记者发现了一件奇怪的"铁疙瘩",看上去像现在的老虎钳。"这是用来给铁轨搞焊接的电焊枪,也是我们在铁轨附近出土的,估计是当年工人用来焊接铁轨时留下来的。"考古队员边介绍边指向铁轨的西侧,"在西边我们还发现了一处像是通向地下的建筑遗址,但目前只探到地表,没有继续发掘,估计是铁路旁边的配套建筑。"

     专家介绍这里是督署站
 
    "总统府附近发现的铁轨应该就是当年风靡南京的小火车的铁轨了。"今年已经70多岁的文史专家时盛麟曾编辑了30多年《铁路志》。对于小火车的历史,时盛麟记忆十分清晰:"1946年,我就曾经坐过小火车,从武定门到玄武湖玩。"

    据时盛麟介绍,"小火车"其实是老南京人对铁路的"昵称",当时清朝政府动用库银50万两,从下关江边起,跨惠民河,经栅栏门,由金川门入城,再经大钟亭、鼓楼,沿北极阁南麓越珍珠河后至今天的白下路止,全长11.3公里。这条铁路始建于1907年,1909年通车,定名为宁省铁路,后来又多次改名。是南京第一条贯穿城内、南北走向的铁路,可以说是南京铁路真正的"一号线"。

    "这次发现的总统府东侧铁路遗迹也是其中的一个站点,最早叫做督署站,后来又改过好多次名,解放后曾经叫过长江路站。我曾经见过这里的站点。"时盛麟表示。

    "小火车"南京城里跑了50年

  "扬子江头看落霞,秦淮河上响鸣蛙。乘车直入华灯市,风鼓铁轮送到家。"这是上世纪30年代南京街头流传的一首金陵小曲,说的就是当年沟通南京下关与中华门之间的城区铁路。提到"小火车",上了年纪的南京人都有很深的印象。时盛麟说,当时南京的交通非常不方便,很多人都是骑驴子穿行于南京城内,"小火车"的使用就像现在的地铁一样,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。

    时老还表示,客车当时只要十文钱一站路,还可以带货,既经济又快捷。但后来连年战乱,常被调去军用,再加上市内逐渐有了公交汽车,"小火车"也就日益衰落了。"小火车"穿行闹市,带来不少交通安全及噪声污染问题。1958年,在南京市区运行了近50年的"小火车"终于消失了。直到此次考古发掘,又将湮没于泥土之下的"小火车"重新拉回了南京人的视野。据了解,博物馆已经将铁轨运回馆里,在合适的时间将向市民展示。(消息来源:南京晨报)

关闭